
- 主页
- 大纲
- 教学指导
-
《汽车专业英语》课程标准
课程名称:汽车专业英语
适用专业:汽车营销与服务
开设学期:第三学年第一学期
学 时:32
学 分:2
一、课程性质及作用
本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。通过对汽车各部件、系统等专业词汇的学习,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,进行相关英文资料翻译的能力,为今后从事汽车维护、检修、服务和销售及学习汽车新技术等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大学英语》,后续课程是《毕业实践》。
二、课程设计思路
1.由学校专任教师、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。
2.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,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。
3.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,从“任务与职业能力”分析出发,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。
4.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培养,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,以“工作项目”为主线,创设工作情景,组织学生用英语对实物进行辨认、对一线生产用的维修手册进行翻译,培养学生的英文资料翻译及简单交流的能力。
5.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
本课程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,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,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,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可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为保证教学顺利开展,教学场所中应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图片、维修手册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等;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,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,配备丰富的课件、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。
三、课程目标
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一般在学生完成大学实用英语的基础上进行,通过一定学时的专业英语阅读实践,在巩固已掌握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同时,扩大专业词汇量,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。具体目标如下:
1.知识目标
(1)熟悉发动机、底盘构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词汇;
(2)熟悉汽车电器设备及相关的专业术语、词汇;
(3)熟悉汽车英文电路图中的英文缩写、词汇的含义;
(4)了解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术语、词汇;
(5)熟悉汽车产品性能参数的相关英文词汇及缩写词;
2.能力目标
(1)会进行典型的汽车构造英文资料阅读及翻译;;
(2)能够进行相关英文维修资料的翻译;
(3)能够在工作现场,结合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实物进行中英文互译;
(4)能够运用专业英语词汇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简单地交流。
3.素质目标
(1)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、新知识的能力;
(2)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;
(3)具有小组团结、协作能力;
(4)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。
四、课程内容和要求
1.课程内容结构安排
序号
项 目
参考学时
1
汽车基础知识
2学时
2
汽车发动机构造
10学时
3
汽车底盘构造
8学时
4
汽车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
8学时
5
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
4学时
6
新能源汽车
2学时
总计
34学时
2.课程内容要求
项目1
汽车基础知识
学时
2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汽车基本组成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 熟悉汽车分类的专业术语、词汇。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汽车的基本组成(发动机、车身等);
2.汽车的分类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汽车基本组成和分类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2-1
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分类
学时
2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 熟悉发动机分类相关的专业术语、词汇;
3. 熟悉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分类中英互译的习惯用语与表达方法;
4. 会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关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;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发动机的工作原理;
2.发动机的分类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发动机四个工作冲程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2-2
汽车发动机构造(两大机构)
学时
4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发动机构造两大机构相关的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 熟悉发动机中两大机构中英互译的习惯用语与表达方法;
3. 会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关于发动机构造的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;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发动机的汽缸体和汽缸盖
2.活塞、连杆与曲轴
3.发动机配气机构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发动机两大机构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2-3
发动机燃油供给系
学时
4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相关的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了解发动机燃油供给系中各总成中英互译的习惯用语与表达方法;
3.会关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。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 汽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;
2. 汽油机缸内直喷;
3.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;
4. 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各组成部件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2-4
发动机冷却系、润滑系和排放控制系统
学时
2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发动机冷却系、润滑系和排放控制系统相关的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了解发动机冷却系、润滑系和排放控制系统中英互译的习惯用语与表达方法;
3.会关于发动机冷却系、润滑系和排放控制系统的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。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 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;
2. 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;
3. 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构造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描述发动机冷却系统、润滑系统和排放控制系统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3
汽车底盘构造
学时
8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汽车底盘中关于传动系、行驶系、转向系和制动系等专业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熟悉汽车底盘中各总成、零部件资料中英互译的习惯用语与表达方法;
3.会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关于底盘构造的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。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 底盘的基本构造;
2. 传动系(变速器、离合器、差速器、传动轴)
3.制动系
4.行驶和转向系统(轮胎、悬架和转向器等)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底盘构造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4
汽车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
学时
8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、功用,保险丝、继电器等英语术语、单词和词汇;
2.了解汽车电气设备总成及零部件实物中英文互译的表达用语。
3.熟悉汽车英文电路图中的英文缩写、词汇的含义;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 蓄电池与电路保护装置;
2.充电系统;
3.起动系统;
4.点火系统;
5.照明系统;
6.电动车窗系统;
7.巡航控制系统;
8.防盗系统;
9.汽车仪表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汽车电气设备相关术语;
2. 会描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术语;
3.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4.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5.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5
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
学时
4学时
学习目标
1. 熟悉汽车销售相关的专业术语、词汇;
2. 熟悉售后服务相关专业术语、词汇;
2.会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关于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简单英语对话与交流;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 汽车销售英语术语、词汇;
2. 汽车售后服务术语、词汇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相关术语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项目6
新能源汽车
学时
2学时
学习目标
1. 了解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术语、词汇;
2.会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中英互译。
学习内容
教学方法和建议
1.新能源汽车构造介绍;
2.常用缩略词。
学习任务的“学习准备”阶段采用课堂教学;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,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。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步骤和要求。
教学媒体与设备
学生已有的知识、能力要求
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
挂图、教学模型、教学课件、视频教学资料、维修技术资料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。
《汽车构造》、《汽车电器》、《汽车性能评价》、《汽车电控技术》、《大学英语》。
1. 能用英语正确描述新能源汽车及常见缩略语;
2. 能根据教学法设计教学情境;
3.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;
4. 能适时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。
五、实施建议
1. 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
(1)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,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、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。
(2)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,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,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引入必须的知识。
(3)教材应图文并茂,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。
(4)教材内容应体现通用性、实用性、先进性,要将本专业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,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。比如新能源汽车等。
2. 教学组织与设计
(1)在教学过程中,应立足于加强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,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,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。
(2)教学场所中应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、维修手册、产品说明书、计算机查询系统等;
(3)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,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,配备丰富的课件、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;
(4)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,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,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;
(5)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,提高职业道德。
(6)教材在实际使用中,要以实际的师资、学生、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,并结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、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。
3.课程考核与评价
(1)本课程采用考查的方法进行考核,注重平时过程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;
(2)成绩比例参考:总评成绩由课堂考勤、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成绩组成;课程成绩=平时*40%+期末*60%。
(3)评分标准在学期初就公布,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对照评价考核标准,努力提高项目完成质量。
4.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(包括条件)
(1)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,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,进行产学合作,建立实习实训基地,实践“工学”交替,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,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。
(2)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、开放性的、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,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、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、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。
-
暂未设置教学指导

主讲教师